document.write('
')中华财经网汶川7月1日电(伍排勇)“这是我们利用藏族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围脖,现在生产订单已经排满,正在加快生产。”最近,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渔家大院内,来自阿坝县麦尔玛镇兰措马村的“80后”藏族青年山鹰正和村民们忙着赶制围脖订单,几台罕见的老式织布机通过村民灵巧的双手将一条条精美绒线编制成围脖、披肩等装饰品。
1987年,山鹰出生在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镇的兰措马村。“我的家乡在高原,那里有很多牦牛和羊,从小我就知道,村民们将牦牛绒编织成高档围脖,用羊毛编织成相对低档围脖、披肩等,这一高一低的搭配,也正好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山鹰说,知道家乡有着历史悠久的手工艺编制技艺,回乡创业的山鹰决定从事生产和销售传统手工编织品的生意,并注册了“蓝措马”这一品牌,以此来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村民在编制围脖。 伍排勇 摄
“制作一条围脖从编织到成品需要一周时间。前期最早为牦牛绒的收割,然后要经过染色、制成纱线,卷线、套紾,穿线、打纬线、上机编制等总共有17道生产流程。按照围脖的大小一般规格一条围脖要穿720根纱线。”山鹰介绍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邹凌在阿坝县走访慰问过程中,了解到山鹰和村民编织的围脖、披肩等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但是销路却打不开,不少围脖都积压下来。在了解了山鹰和村民遇到的困难后,邹凌和他的爱心团队决定帮助他们开销路,并希望他们将生产作坊搬到游客人流量很大的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通过现场手工技艺展示,让更多游客了解阿坝州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打开市场。于是,今年5月11日,山鹰便和村民们来到渔子溪村,在这里搭建起手工生产作坊。
“我们来到渔子溪村,邹凌书记为我们提供了生产、生活场地,在这里,所有吃住都免费,前段时间我们在这里生产和在家乡生产的围脖销售得相当好,所有库存都已经清空,这全靠邹凌书记为我们拓开市场。”山鹰说。如今在邹凌爱心团队的帮助下,销售市场逐渐打开,他们生产的产品已走出国门,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海外市场。
山鹰和团队编制的精美围脖和披肩。 伍排勇 摄
截至目前,山鹰的生产作坊共生产了2000多条围巾,产值达到200余万。其中邹凌帮助村民销售达1000多条。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山鹰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决心提高自己品牌的质量,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此,他还每天研究学习民族文化,同时,向全国各地的专家请教营销策略,不断提升“蓝措马”品牌的知名度。
据了解,目前山鹰和他的团队正在申请阿坝县民族手工艺编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完)
上一篇 上一篇: 上海浦东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下一篇 下一篇: 禹州新民生等4家村镇银行案件侦办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扶贫第一村”变“小康村”:在青山绿水...
湖南安化·木溪村:富硒大米又丰收 农旅融合产...
福建宁德乡村“蝶变”:从交通闭塞到游人如织...
福银高速:路畅民富乡村美...
福建茶企“牵手”国货品牌 多产业联合助力乡村...
八闽千姿:“中国扶贫第一村”里说“振兴”...
福建少数民族乡村振兴记:“输血”与“造血”...
老屋变民宿 贵州山民春节“不打烊”...
星河集团签约广州荔湾龙溪村合作企业 预计投资...
安溪村变身安逸村:“加”出产业兴旺 “乘”出...
台湾青年扎根福建三明: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完...
江西乡村书记徐万年的创新脱贫路:农业产业化...
山鹰纸业: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同比增近六成 向...
广东力推林业扶贫 绿满南粤孕育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