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进入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席卷我国大江南北,不少地方遭遇“断崖式降温”。然而凛冽寒风之中,各大商家却摩拳擦掌、各大零售超市一片火热。最近,不少饮料巨头纷纷入局热饮市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布局终端零售,借助各大便利店和自动售卖机上线各式暖柜机器,推出各式各样的冬季饮品。在丰富冬季饮品选择的同时,也为企业赢得了新的增长点。
【点评】
天寒地冻,一杯热饮下肚,既能让身体暖和起来、对抗无处不在的寒冷,也可以舒缓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予人风雪之中前行的动力,可谓既暖胃又暖心。正因如此,从冒着热气的大碗茶,到街头巷尾的奶茶店,再到午后阳光下的咖啡馆,无不试图让匆匆而行的人们停下脚步,喝上一杯。
事实上,消费者对热饮并不陌生。但过去品牌主打的热饮,大多数只是将产品放入暖柜加热后售卖。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对冬季饮品也产生了更多元化的需求。正是因为敏锐捕捉到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线、优化市场供给,带来许多创新和突破。比如,在寒冷冬季,人们潜意识里有着寻找甜度、热量更高食品的需求,为此,不少茶饮品牌推出质地更醇厚、口感更绵密的新品;又如,为了适应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一些饮料企业主打无糖、养生等概念,上线自带温热功效的生姜制品。可以说,冬季的消费刚需,再加上企业不断创新产品供给,共同推动了冬季热饮的走红。
适应消费新趋势、主动变革产品形态,甚至产生了一波消费热潮,冬季热饮打开市场空间并非孤例。最近一段时间,从自热小火锅悄然成为网红爆款商品,在“双11”中取得了不菲的销售额,到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温度可控的羽绒服,成为不少人的御寒神器,再到小型暖风机、暖手充电宝、加热鼠标垫等可在办公场所使用的小家电,获得白领和年轻一族的青睐……针对市民的吃、穿、戴、用,商家们抓住“冷”机,大打温暖牌,天气虽然日渐寒冷,但“暖经济”的热度却持续上涨。和冬季热饮走红一样,传统商品借助新技术、新渠道,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暖经济”势头喜人,也需要更好规范。以冬季热饮为例,饮品进入暖柜后,将面临保质期缩短,包装受热性、温度控制缺乏标准,以及终端布局不足等挑战,如何保证热饮终端销售的食品安全且品质不受影响,成为各大饮品企业的新考题。除此之外,“暖经济”蓬勃发展,各种“御寒神器”令人眼花缭乱,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此前就曾出现自热火锅、电热毯等因为质量不合格造成的爆燃事故。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企业把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立足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拿出更高品质、更为可靠的产品。
如果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被互联网赋予了更多象征意义,那么“冬天里的一杯热饮”可谓实打实的刚需。冬季热饮的走红提醒我们:善于捕捉消费新趋势、以更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新需求,企业大有作为。
上一篇 上一篇: 中国汽车产业运行状态良好 未来存在持续向好可能性
下一篇 下一篇: “智造重镇”重庆公布2020成绩 两个“全产业链”醒目
喝奶茶、吃外卖、逛超市,以后难见到它们了...
茶颜悦色再把茶颜观色告了!饿了么起诉饿了吗...
择日宣判!茶颜悦色反诉茶颜观色:装饰装潢易...
“茶颜悦色”商标侵权案获胜 反诉“茶颜观色”...
保费低保额高 一杯奶茶钱的“惠民保”值得买吗...
距离塑料吸管“禁令”红线只剩十几天,你做好...
报告:千亿新式茶饮市场,90后00后喝掉近七成...
奶茶量不足?茶颜悦色:将在广告说明上做更明...
靠三招成“规模之王” 蜜雪冰城成喜茶、奈雪最...
宠物奶茶、宠物汉服……年轻创客瞄准宠物细分...
4天卖出11亿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能火到冬天...
秋后的第一杯奶茶体现消费主体习惯的线上化...
近10万件“潮玩”亮相王府井超级街区...
前有闭店危机,后有奶茶夹击……咖啡突然不香...
疫情之下 昭君故里茶商急着到内蒙古“走亲戚”...
高温天气带火“宅经济”:外卖订单激增 民众“...
上海小店七月消费额位居全国榜首...
想赚快钱却交贵学费!小白创业杀手:奶茶店火...